马鞍山

首页>地方频道>马鞍山>要闻

安徽马鞍山精心绘就新画卷

  中国商报记者日前从安徽省马鞍山市获悉,“十三五”以来,安徽马鞍山全面推进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市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

  据统计,马鞍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2020年达2186.9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十三五”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2%。

  日前召开的马鞍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关于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内容涵盖新发展定位、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改革开放、城乡融合、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党建等内容,为马鞍山“十四五”和二〇三五描绘出宏伟蓝图。

  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发展的总体要求,即以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为抓手,聚焦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的“四高”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社会治理“五大提升行动”,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马鞍山因钢设市,是安徽省“铜墙铁壁”重点优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宝武马钢钢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均年钢产量首次迈上1000吨台阶。

  继续支持宝武马钢发展,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既是推动马鞍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智造名城”的需要,也高度契合安徽省“精耕细作以‘铜墙铁壁’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实施产业转型提升行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其中,重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继续做大做强做优“1+3+N”产业集群。其中,“1”即指做大做强做优钢铁及相关产业,举全市之力支持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马钢股份优特钢、宝武特种冶金材料新基地等项目落地,延伸拓展三个战新产业(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培育N个地标产业。实施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国家级高质量钢铁生态圈、长三角区域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三大省级以上战新产业集群和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1+3+N”产业集群(基地)总产值超6000亿元。

  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新型制造提升工程和制造业企业“雁阵”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10%。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推动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跻身全国领先水平。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

  在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2021年1月13日,巢马城际铁路重要控制性工程、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式开工;2020年12月30日,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重点工程开工;2020年12月11日,郑蒲港铁路完成验收投入试运营;2020年12月5日,宁马高速“四改八”开工。近期,马鞍山交通建设迎来爆发期,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

  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宁马城际铁路的开工对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宁马同城、提升城市能级将发挥重要作用,为马鞍山市“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增添澎湃动能。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以提升与南京、合肥、上海以及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互联互通水平为重点,加快布局规划“两纵两横”交通运输通道。

  建成巢马城际铁路、扬镇宁马城际铁路,打通长三角区域快速铁路骨干通道,与宁安城际铁路形成“十”字形快速铁路新格局。

  建成宁马城际铁路,推动宁和市域线(二期)、马鞍山至郑蒲港线、马鞍山至博望线等市域铁路纳入相关规划并适时启动建设,构建南京都市圈市域铁路“通勤环形圈”。谋划推进滁马城际、南京—和县—含山—巢湖轨道交通市域线等。

  推动构建“三横三纵”高速路网格局。加快推进宁马高速“四改八”、芜合高速芜湖至林头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宁和高速、沪武高速联络线等前期工作,早开工早建成;协同推进宁宣黄高速、和县至无为高速、合肥至和县、合杭高速(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规划纲要强调,“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着力打造长江旅游重要节点城市和江南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重点围绕“江南文化重要策源地”的文化地位,面向长三角讲好马鞍山文化故事。全面推进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和文旅旅游资源开发。其中,以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为龙头,整合薛家洼、小九华山、陈家圩、江心洲等生态文旅资源,加快引进大型文旅集团,发展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打造更加靓丽的长三角“城市生态客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87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