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江苏徐州: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头雁”引领奏响生态保护绚烂乐章

  作为全国水域面积占比最高的省份,水孕育了江苏的灿烂文化,滋养了江苏的锦绣繁华。地处江苏“北大门”,徐州河网交错,水系复杂,呵护好水资源,涵养好水生态,治理好水环境,对徐州乃至全省而言尤显重要。

  近年来,徐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全力打好河湖保护战、碧水保卫战,扎实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延伸,全市上下齐心奏响了一曲生态保护的绚烂乐章。

  高位推动 “护水行动”

  “河湖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河湖治理必须要有大的气魄、实的举措、广的参与和法的保障。

  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提升、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等5方面16项任务,引导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见效。《徐州市河湖管理条例》于去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高质量推进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徐州市总河长发挥“头雁作用”,16位市级河长巡河查湖,带动全市4023名河长履职尽责,市县镇三级河湖长巡河数万次,下达河湖治理交办单和任务书2000余份。

  全市3000余名民间河湖长、护河志愿者、护河治河监督员,积极开展各类护水活动,公众参与热度持续高涨,成为护河生力军、先锋队。

  精准发力“治水行动”

  看得到的是碧波荡漾的美景,看不到的是“河入峡谷”的考验与决绝。

  去年以来,徐州针对历史顽疾,持续强化河湖治理,各级河湖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一系列涉河“老大难”“硬骨头”得以解决,全市河湖秩序、河道行洪能力有效恢复。

  建立“河长统领、河长办牵头、水政队伍督查、各县区实施、相关部门联动”工作机制,4780项问题全部清理完成。其中,水利部交办的8处微山湖“四乱”问题已基本完成,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10万平方米,清除违规种植12万亩、封堵违规排污口350个,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8948家,营造了高压严管态势。

  如今,南四湖423处、2.29万亩鱼塘全部退养,同时对小沿河两侧388处1.2万亩鱼塘进行退养,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南四湖生态环境,促进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南水北调通道一泓清水北送。

  徐州骆马湖419项历史圈圩全面清除,清退圈圩17.3平方公里,恢复自由水面约30平方公里,骆马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在抵御洪峰流量考验中发挥巨大作用,生态效益、防洪效益十分显著。

  改革创新“管水行动”

  在河长制工作中,徐州既脚踏实地推动“有名有实”,又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新路径。

  全国首创苏鲁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实现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多年未解决的跨区域涉河问题得到解决。今年初,徐州与济宁共同签署《南四湖地区边界河湖管理保护沟通联系协议》,“五联机制”提档升级至市级层面。

  全省率先推行河长、检察长“双长”治河。通过联合巡查、联合督查、联席会议,实行“清单式”管理和常态化督查,先后巡查河湖64次,梳理水生态治理难点问题15个,依法办理河湖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1件。

  针对南四湖水环境保护问题,徐州市检察院举行了南四湖生态环境公益保护专案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对案件整治效果进行公开评议,一致认为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有力、整治效果明显。

  协同联动“清水行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从机制创新到流程再造,从部门联动到合力攻坚,各地河湖长制工作亮点纷呈。

  徐州丰县建立黄色交办单、橙色催办单、红色督办单“三色预警”模式,实行分色交办、分类问责;徐州沛县开展“人大代表巡河碧水行动”,开发运行“专题问水”信息平台。

  徐州睢宁县将整治“乱搭乱建”“乱耕乱种”“乱排乱放”与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有机结合,成效明显;徐州邳州市扭住“大运河”牛鼻子,成立市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京杭运河邳州段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强力推动治理工作。

  徐州新沂市推行“四套班子领导任河长、千名科级干部包挂”机制,推动全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徐州铜山区探索建立“河湖长+警长”管护机制,合力抓好水域治安管理工作;徐州贾汪区推行“纪监+河长制”结合共管模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纪律保障。

  徐州还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累计关停地下水井1469眼、创建省级节水载体256家,年利用非常规水1亿多方。徐州代表江苏接受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陈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0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