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江苏新沂移风易俗“约”出好风气

  原标题:给“人情”减负 为文明加分 江苏新沂移风易俗“约”出好风气

  今年以来,省、市相关部门连续发文,对江苏徐州新沂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点赞。2018年以来,新沂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系统思维,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务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去年9月,新沂市港头镇半城村村民王会娟为儿子操办婚宴,她事后算了一笔账:办酒席每桌省了200元,买烟、酒、饮料省了3000多元,不摆拱门省了2000元租金,不请婚庆司仪省了近4000元,只用两辆普通家用轿车迎亲又省了3000元……一场婚礼竟省下了两万多元。“现在老百姓都不想大操大办了,为了所谓的‘面子’,造成人情负担两方花钱,算来算去都是一笔‘糊涂账’!”王会娟说。

  近年来,新沂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节俭办理婚丧嫁娶在干部群众中已经蔚然成风。

  为婚丧嫁娶立规矩

  前些年,在新沂,尤其是一些乡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比比皆是,办喜事比的是谁家的拱门多酒席多,办丧事比着看谁家收到的鲜花花圈多,盲目攀比之风让风俗变成了恶俗,也给群众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2018年,新沂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坚决抵制“天价彩礼”,实行彩礼限高,农村最高不超过2万元、城区最高不超过3万元,大力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倡导取消索要首饰钱、衣服钱、下轿钱、绑鸡腿钱等陈规陋习;严格限制酒席数量,酒席不得超过10桌,每桌原则上为10人左右。实行份子钱限额,礼金不超过300元,城区每桌餐标不得高于1000元(含烟酒糖),农村每桌餐标不得高于800元(含烟酒糖);倡导厚养礼葬的文明新风,禁止大操大办,原则上治丧时间在3天之内,最多不超过5天,倡导简单文明祭祀等等,对婚丧嫁娶都有了硬性规定。

  尊重民意贴心服务

  去年11月,家住北沟街道沭东花园小区的居民石英,做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至今传为佳话。

  2019年11月8日,石英的女儿出嫁,按照当地的风俗,男方送来了10万元彩礼,石英坚持喜事新办,坚决拒收彩礼。石英说,这几年,社区干部经常到家里宣传移风易俗的新政策,群众都觉得好,但总要有人带个头啊。“我考虑到女婿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又贷款买的婚房,要是再要彩礼,只能增加子女的负担。”

  沭东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增江说,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社区推行“四到家门”工作法,即喜事丧事到家门、急事难事到家门、矛盾纠纷到家门、关心关爱到家门,通过“四到家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四到家门”工作法已在新沂全市推广。

  发挥自治组织作用,规范红白事办理。目前,新沂市 285 个村(社区)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两委”工作人员、小组长等组成,全程介入红白事办理,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长远账”,按照理事会章程约定的标准、流程、仪式,实行事前提醒、事中服务、事后跟踪。2019年,民政部门还通过公益创投项目,对示范性强的新安、阿湖等5个镇(街道)红白理事会,分别奖励3万元。

  新沂市还注重典型选树,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思路,总结推广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行之有效的移风易俗模式。比如,墨河街道每年向各村划拨专项资金,喜事以村委会名义表示祝贺;白事由村集体送1个纸花圈表示哀悼,并引导其他非直系亲属不送拱门、花圈;时集镇蒋沟村推行“1+2+3”模式,由1名村“两委”工作人员代表村委会牵头负责事主红白事各项事务,2名红白理事会成员担任“大总”,负责酒席、宴请人员和各个环节的监督,3名志愿者负责为事主提供所需的各项服务。通过示范引领,在全社会营造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群众负担大为减轻

  8月7日,邵店镇朱圩村召开了一场民主协商会,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40多人一致表决同意,今后本村村民之间的红白事,由“坐席”改为“出礼”。事主在收到礼金后,回赠价值50元左右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这样一来,随礼收礼双方的负担都能减轻。

  邵店镇朱圩村会计程树松说:“以前办丧事,至少需要30多人帮忙,每人发一盒香烟,起码三四桌饭,一桌早上6个菜、中午6个菜,晚上少说也要10个菜。现在简办了,省了力又省了钱。”

  移风易俗工作让群众负担大为减轻,朱圩村推行移风易俗“8条约定”以来,红白事桌席不超过10桌,每桌标准不超过500元、婚车数量不超过4辆等,全村群众累计减轻经济负担380多万元。

  新沂市文明办副主任周末介绍,新沂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意见》《规范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事宜暂行规定》《移风易俗八提倡八反对》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让基层群众心里“有了底、不攀比”,本打算办上二三十桌酒席的改为不超过10桌,本来打算送300元的鲜花圈改为送60元左右的纸花圈,村民的随礼也从原来的三五百元甚至上千元,减少到一两百元。不少村民表示,现在人情负担减了,精神负担轻了,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了。(记者 李宁 骆耀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8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