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徐州贾汪: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贡献“热”经验

  原标题:徐州贾汪:为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贡献“热”经验

  2020年,美丽泉城贾汪格外“热”!

  今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联系县(市、区)工作视频会议,从全国500个试点县(市、区)中选取了10个“先行试验区”。徐州贾汪名列其中,是江苏省唯一的一家!这让贾汪的名字再次“热”起来;

  8月4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徐州贾汪区: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方式》为题,用2分03秒的时间,介绍了贾汪区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这让贾汪的名字再次“火”起来;

  8月15日,贾汪区委对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部署,让全区上下对此项工作方向更明、思路更清、干劲更足、热情更高!

  “干则必成”成了贾汪区奋力担起先行先试使命,为全国试点贡献更多贾汪实践经验的冲锋号、军令状。

  精心打造理论宣讲品牌

  让理论宣讲“热”起来

  日前,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演、问”活动走进耿集办事处郑庄村,在演出开始前,郑庄村村支书进行了5分钟左右的理论微宣讲,重点向村民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本村落实情况以及最新的惠民政策。百姓名嘴耿德堂结合自身实际,向群众宣讲如何深化移风易俗,共建文明乡风。

  耿集乡贤艺术团带来了歌曲、小品、快板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精品文艺节目。快板《文明实践下乡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关内容用老百姓的语言传入群众心田。小品《婆婆也是妈》以非常接地气的场景演绎了家和万事兴的真谛,起到了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郑庄村村民王倩说:“通过听宣讲,在思想上有了新认识,自己也会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为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推出的“讲、演、问”“四前一后”理论微宣讲,是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打造的理论宣讲品牌项目。

  “讲、演、问”主要是以宣讲团成员讲、精选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演、群众应知应会有奖互动等形式,通过讲、演、问结合,让村民来得了、坐得住、听得进、入脑入心,让农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四前一后”理论微宣讲主要是在村民会议前、文艺演出前、放电影前、跳广场舞前以及升旗仪式后,组织村两委成员开展理论微宣讲活动。宣讲内容主要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箴言金句、用典故事,区理论研究中心通过微信矩阵编发的文化、惠民服务等方面的短文、理论小故事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夯实基层文明实践阵地

  让文化活动“热”起来

  在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一到农闲时和晚饭后,村里的文化礼堂就格外热闹。除村里安排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外,几乎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地在这里唱戏、跳舞,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

  紫庄镇岐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永告诉记者,岐山村已连续举办村民运动会19届、春节联欢会(村晚)8届,凭借文化礼堂这个阵地,村里成立了“火葫芦”文艺宣传队和“夕阳红”老年乐队,他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歌曲、舞蹈、小品、快板等,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讲演模式,把新思想融入到节目中,以此来凝聚和引导群众。通过文体活动,群众的精气神好了,村两委开展工作也顺利了,大伙儿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惬意。

  在贾汪区大泉街道泉西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洋介绍,该村去年投资3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除实践站外还有三个实践点,分别是陶圣中学、便民服务中心和泉西村卫生室,“一站三点”的设置在教育、医疗、便民三个方面实现了服务群众的全面覆盖。

  贾汪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区级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统筹设计、示范带动、全面铺开、分类提升的工作步骤稳步推进。坚持标准化建设,设计全区统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形象标识,制定统一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各地根据实际通过改建、改造、整合原有阵地,租用民房建设新实践点等办法,分类推进阵地建设。全区共建成文明实践基地8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134个、实践点300个,初步成了“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网络,让文明实践全面覆盖、处处可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建设标准,每年开展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评选,并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补资金,通过动态评选、表彰激励,不断提升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水平。

  创新“十必联”群众工作法

  让志愿服务“热”起来

  贾汪区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十必联”群众工作法。针对农村群众居住松散、不好聚拢的特点,发动以农村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包联农户,通过“1+10”包挂、“1+1”结对等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生活关怀、困难帮扶等活动,切实在心贴心、面对面的服务过程中,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十必联”工作法为贾汪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依托“十必联”打造文明实践网格,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包片,志愿者与10户左右家庭联系包挂,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实现了地毯式摸排、全覆盖宣传、跟踪式服务。

  此次推进会强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要做深、做透、做实“十必联”工作法,要严格对照“书记清单”“重点工作清单”逐一落实,要推广马庄经验“十个一”,努力把这些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如何真正把“十必联”落实到位、抓出成效?这成为贾汪区各镇村书记们及党员干部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

  岐山村的做法是,从党员、村干部、志愿者中的骨干确定为“十必联”的中坚力量,组成了130人的志愿者队伍,实现对全村1275家农户的全覆盖。为提高“十必联”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村支部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并根据每名志愿者的走访联系情况进行综合打分评比,根据积分志愿者可领到相应的奖品,对表现突出者,村里给他们发放洗澡票、理发票进行奖励,使志愿者走访联系的热情空前高涨,7月份,所有被联系的群众已走访一遍,梳理出的5大类、32个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

  泉西村“十必联”工作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与村内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通过10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2名志愿者,102名志愿者再包挂953户村民,实现了联系全覆盖。“十必联”工作开展以来共搜集信息136条,涉及日常事务、社会保障、民事纠纷等多个方面,仅仅7月份就收集信息28条,当场解决19条,上会研究7条,作为议题征集2条。

  自贾汪区“十必联”工作开展以来,谁家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谁家有矛盾纠纷、信访、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志愿者都上门联系,主动服务,拉近了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记者 蒋新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4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