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徐州:吹响高质量发展奋进号角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近期,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这两个会议,备受关注。

  4月2日,徐州市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召开;5月7日至8日,徐州市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现场推进会举行。两次会议指向明确,徐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不减,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目标坚定。

  这是奋进的号角、前行的战鼓。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一场历史大考,坚持“三主”工作总思路不动摇,进一步强化“答卷意识”,保持“赶考状态”,以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交出新的过硬“成绩单”。

  破立并举

  加速发展动能转换

  关停、搬迁、兼并重组……2018年的初夏,徐州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正式拉开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行动,这是徐州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

  智能、环保、中高端……2020年的初夏,在位于铜山经济开发区的徐钢集团,投资百亿元建设的钢铁和物流项目正加快推进,一个智能、环保、高端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即将“横空出世”。徐钢集团董事长王爱钦表示,徐钢集团将围绕做特钢、优钢,积极打造绿色、智能化企业,专门邀请了全国最好设计和建设团队,24小时加班加点确保今年底投入使用。

  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五大行业企业数量大幅压减,过剩产能大幅退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以铜山为例,该区坚定不移推进“四大行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关闭钢铁企业8家、水泥企业11家、焦化企业3家、热电企业2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生态环境好转。

  破旧立新。走进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排排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建筑呈现眼前。曾经杂草丛生的空地,如今已成长为外界瞩目的半导体产业园区。

  在天科合达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晶体生长炉红灯闪烁,24小时不停歇运转。“现在,我们的150台单晶炉已全部开启,2020年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年底。”天科合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平说。

  目前,在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汇聚了中科智芯集成电路晶圆级封装项目、联立LCD驱动芯片封装项目、爱矽年产5.4亿片封测产品项目、奥尼克汽车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电器等项目入驻。

  与徐州经开区遥相呼应,在邳州,也集聚了几十家半导体企业,许多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今,曾经的“粗笨重”变身“高大上”。2019年,徐州市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新增长点加速形成。

  奔向绿色跑道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面青山、一片碧湖,沿着山势而建的村庄,古朴静谧。每户院前各类花木郁郁葱葱,置身村内,仿佛人在画中走,美不胜收。这里便是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

  曾经靠山吃山的北村人,眼前看到的是被炸得千疮百孔的山头和漫天灰尘,贫困村的帽子也重重扣在了北村的头上。2014年,绿色发展的春风让北村获得了新生。彼时,所有的污染企业全部退出,把青山绿水还给百姓。

  村党委书记刘广铎介绍说,北村村的发展变化源自践行“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成果共享”的新理念,2019年村集体收入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万元。

  如今,北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建设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项目,探索出强村富民新路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长年的煤炭开采给贾汪留下了13.23万亩的采煤塌陷区。初夏时节,走进潘安湖湿地公园,芳草萋萋,芦苇摇曳,风光旖旎。曾经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湿地公园,曾经附近居民怨声载道的坑洼之地变成了大家致富的“金钥匙”,曾经的生态“包袱”变成了宝贵资源。

  潘安湖生态修复位居“江苏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榜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综合治理项目。这些年来,徐州市持续实施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与景观重建,重构了极富特色的山水城市骨架,绿色生态成为亮丽的名片。截至2019年底,全市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17215.24公顷,相当于23个云龙湖,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2.1%。

  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徐州一直在奔跑、在实践。市委书记周铁根指出,科学谋划打造区域样板要实现“两高两强”: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强。

  聚焦高质量

  徐州转型再出发

  5月16日,市政府与江苏省五大通信运营商签订共同推进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开启徐州5G发展新征程。到2022年底,全市总计规划建设基站9132个,将实现市域5G全覆盖。

  开启5G“加速度”,拉开了徐州“新基建”的帷幕。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今年徐州市将锚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主攻方向,加速发展壮大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集群。在当前疫情影响之下,徐州市重抓“新基建”项目、扩大有效投入,努力在产业优化升级中抢占“智高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徐州将锚定四大新兴产业18个主攻领域,突出培育引进产业链上关键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企业,加快推动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抓牢年度实施的230项市级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全面完成127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压茬推进“765”计划,力争全年在百亿元和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招引上实现突破。

  为对冲疫情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近日,市政府公布《2020年徐州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推出40项政策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涉及税收、用地、融资等多个方面。

  再出发,靠的是硬实力。徐州市继续毫不动摇推进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等叠加机遇,突出抓好年度90项城建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中心城市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去年徐州市基本完成了脱贫任务,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69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是“交卷”之年。对此,市委书记周铁根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全面性”和“高水平”两个基点,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攻坚发力,确保小康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让全市人民都能够感受到幸福徐州“大家庭”的温暖。

  聚焦高质量,转型再出发,徐州已经在路上。(魏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