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鱼米之乡鱼水情 苏州人民的拥军情愿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苏州市双拥工作硕果累累。2016年,连续六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所辖4市同获殊荣;2014年和2018年,所辖各市、区连续两届成功争创江苏省双拥模范城“满堂红”。

  火热8月,回首苏州人民与人民解放军“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军民团结的优势充分彰显。在抗战的硝烟中,乡亲们在阳澄湖畔芦苇荡里掩护、救治新四军伤员;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举中,渔民、船工驾船送解放军横渡长江;在古城苏州解放的那一天,老百姓锣鼓喧天,喜迎子弟兵。苏城百姓与人民子弟兵的情谊深深缔结在一起,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木船载军,钢板护民

  苏州革命博物馆展厅中有一块1.7米高、0.6米宽的钢板,被定名为渡江钢板。1993年,苏州革命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原德积镇中心小学校长范洪兴的指引下,在一户农民家里找到了这块钢板。范校长向我们讲述了当年发生在战火中的故事。

  1949年4月21日,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下,在长江两岸百姓的热切拥护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当夜,解放军29军85师253团一部官兵,受命向盘踞在张家港外双山岛的反动派军队发起进攻。向江心小岛发起进攻,没有船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人民解放军的动员下,老百姓积极响应,十几条木船很快待命。每条船上备齐船帆、船缆,还有两名精熟驾船的船工摇橹撑船,送解放军过江。

  在敌军的枪炮中渡江非常危险。为保护撑船百姓和解放军战士,船上堆起装满泥土的麻袋,作为临时掩体。有一条船的船工是一对堂兄弟,哥哥叫张鹤蒿,弟弟叫张九斤。兄弟俩找来了一块钢板,将钢板弯折后横立在船头,用土麻袋固定,一条“装甲防线”就此完成。

  战斗紧张激烈。十几条木船载着解放军,迎着江风,在枪炮声中奋勇向前。张氏兄弟熟练地操控着木船,船身划出一条笔直的航线冲向双山岛。解放军战士半伏着身子,把枪架在麻袋和钢板上,向敌人还击。敌人的炮弹不时在江面炸起水柱,子弹在江上横飞。幸亏钢板的防护,驾船的两兄弟和船上的解放军都没有受伤。木船终于冲上滩头,解放军战士如离弦之箭跃船而出,向敌人发起突击。

  战斗在黎明前结束,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攻占了双山岛。胜利是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并肩战斗获得的,人民如船承载着解放军,子弟兵如钢板保护着老百姓。如今,这块渡江钢板静静陈列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展厅里,钢板上的弹孔仿佛诉说着当年激烈的战况,而它本身,也成为了人民群众与解放军情谊的象征。

  箪食壶浆,喜迎亲人

  解放苏城的关键一战爆发在枫桥边的铁铃关。1949年4月27日拂晓,解放军85师254团向盘踞在铁铃关的敌军发起总攻。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敌军士气瓦解,弃关而逃。

  王家勋先生当年在圣光中学当老师,学校的校址就位于苏州城北的四摆渡。“当晚,圣光中学的师生们聚集在宿舍底楼,听到不远处传来的枪声。随着枪声由西往东渐渐退去,我们知道解放军胜利了。”回忆起1949年4月27日凌晨的经历,王家勋仍激动不已,“当时天还很黑,十几个学生代表跟着我从四摆渡往钱万里桥方向走。大约在5点30分,刚到桥堍,就看见部队过来了。我们对他们欢呼,他们也对我们微笑。一名学生问我拿了一支粉笔,在钱万里桥的桥栏边写下‘欢迎解放军解放苏州’。”

  “欢迎解放军解放苏州”,这句话饱含苏城百姓最真挚的感情。随着解放军进入古城苏州,苏州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当时,苏城的百姓纷纷拿出衣物、食物犒劳解放军,欢迎子弟兵。解放军战士却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抢群众一砖一瓦。他们来到苏州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鱼水之情,双拥模范

  缔结于战火中的苏州“军民鱼水情”,在和平年代里继续升华。

  苏昕宇是苏州市太仓籍退伍老兵,退役返乡后干过辅警,也当过社保协理员,还想着做更多贡献。太仓市民政局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建议他围绕养老服务谋发展,并帮助他与镇、村养老资源对接。如今,苏昕宇的源禾社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已成立两年,先后承接了该市11户家庭老年人的日间照料业务,并在社会组织评估审定中获评3A级。

  苏昕宇的故事,是苏州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缩影。无论是退役军人的优待、安置工作,还是向社会各界推广国防教育、宣传双拥精神,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修建和维护部队设施,苏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领导单位和职能部门统一领导、细致分工、扎实落实,双拥工作形成“市县同创、全域推进”的生动局面,成为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天堂金牌”和“城市名片”,迈入全国双拥工作的第一方阵。

  人民厚爱子弟兵,子弟兵更爱人民。驻苏解放军、武警官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人民军队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用行动践行对人民的爱与奉献。

  徐发荣,苏州籍解放军战士,1996年从空军某部转业,成为一名基层民警。1997年7月17日,徐发荣在抓捕入室盗窃犯时,为保护同行的联防队员,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罪犯的子弹,光荣牺牲,时年35岁。孙茂珲,生前任武警苏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四班班长,先后参加500余次灭火救援行动。2012年2月1日,苏州工业园区一企业发生火灾,孙茂珲多次冲入火海救人,终因氧气用尽,不幸牺牲,年仅23岁。

  徐发荣、孙茂珲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有更多子弟兵在默默奉献。在平安苏州建设中,在争先创优进程中,驻苏各部队积极参与,勇挑重担。武警部队在重要活动和重大节日期间,派出官兵参与执勤、处理突发状况、进行城市武装巡逻,年均出动官兵8000余人次。2016年以来,驻苏各部队累计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近25万人次、机械车辆5000多台次,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援建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党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拥政爱民,守境安土,保一方平安;百姓拥军优属,牵挂关爱,捧一颗真心。苏州与人民解放军的“军民鱼水情”,缘起于战火,升华于和平,这份情感充满力量,无坚不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