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企业技术中心成上海产业创新引擎

  原标题:三级层次体系和梯队建设已然成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战略领域率先突破

  企业技术中心成上海产业创新引擎

  溢出效应正日益凸显,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实现总产值13931亿元

  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的征途中,上海企业的创新力量正加速集聚。近日,随着中微半导体、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上海电气核电设备公司和上海飞凯光电材料公司等4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已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2家。

  数据显示,上海市级和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已分别达660家和1700余家,三级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和梯队建设已然成型。同时,在沪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万家,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从2015年的569亿元提高到857亿元,占全市R&D支出比例达到63%。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溢出效应正日益凸显。”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和工业强基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尤其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战略领域率先突破。去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韧性,逆势上扬,实现“两个快于”:1—12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实现总产值13931亿元,可比增长8.9%;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128亿元,同比增长27.8%。

  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产值增幅较大,分别达到170%、10.8%、8.5%。同时,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大规模数字电路仿真工具、超大规模行业智能知识图谱、5G智能驾驶系统、大口径高损伤阈值光栅、高集成和低成本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及产品,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重大突破。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永远在路上,压力依然巨大,集成电路等领域感受尤为明显。作为新入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微半导体这几年奋起直追,目前在亚洲和欧洲拥有70多条生产线,用于集成电路前端的设备和制造发光二极管所用的反应台大规模量产。经过一年努力,中微公司也在临港落户了总部大楼和研发生产基地。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尹志尧表示,为打造创新联合体,中微将积极吸引其涵盖半导体设备、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全球500多家供应商向临港集聚。力争在5年之内,协助引进30到50个项目,在临港新片区建设成初具规模的半导体项目、材料的产业集群,再经过10到15年努力,打造半导体行业领先的设备和产业基地。

  锚定企业这一创新主体,上海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码。近日发布的《“企业技术中心”专项金融支持服务方案(2021—2025年)》,明确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共同建立总规模3200亿元专项信贷,专门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人才服务;鼓励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推动上海电气集团燃气轮机公司、上海申通地铁、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公司等成立企业创新联合体;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辐射带动效应,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隐形冠军”,全力做强产业创新引擎。(记者 刘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51
收藏
分享